-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斗。
來源:新華網2024-09-18
-
70年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初生的新中國生根發芽,成為我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全新政治制度。
來源:新華社2024-09-14
-
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24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在天津開幕。本屆博覽會以“體驗新文旅 樂享新生活”為主題,為期4天,設置9個主展館,展覽面積共計15萬平方米,匯聚2000余家文旅企業參展,現場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智慧旅游、戶外裝備等體驗式文旅場景,集中展示文旅深度融合及新型文化業態發展成果,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華網2024-09-14
-
國家文物局13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發現,通報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和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3項考古最新進展。
來源:新華網2024-09-14
-
記者從中國海警局獲悉,由中國海警局梅山艦和秀山艦組成的編隊9月13日10時許正式起航,前往俄羅斯執行中俄海警2024年聯演聯巡任務。
來源:新華網2024-09-14
-
在山西大同的采煤沉陷區,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自2016年并網以來,近5萬畝采煤沉陷區變身光伏“藍?!?,已累計發出120多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
來源:新華社2024-09-13
-
據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超過2萬億元……低空經濟今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專門提到發展低空經濟。從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到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等區域,多地紛紛爭做“天空之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2024-09-13
-
9月13日,記者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的八里橋遺址位置關鍵、規模宏大、內涵豐富,文化面貌與夏代晚期都城二里頭遺址高度一致,填補了夏王朝次級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
來源:新華網2024-09-13
-
人文淵藪,名家輩出,飽含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如今,既是東方大港,又是歷史名城的寧波,正演繹著揚帆世界的精彩新篇。
來源:新華網2024-09-13
-
初秋時節,伶仃洋波濤萬里,海天一色。深中通道宛若一條巨龍,盤旋在蔚藍的 海面之上。這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在今年6月30日正式通車,成為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
來源:新華社2024-09-13
-
本屆博覽會共設9個展館,包括展示文旅產業產品的戶外裝備館、智慧旅游館,展示旅游目的地文旅資源的省市館,以及展示動漫和國風文化的潮玩文化館等,將集中展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及新型文化業態發展成果,突出“科技感”和“融合度”,體現文旅融合新趨勢,將有超2000家文化和旅游企業參展。
來源:新華網2024-09-13
-
9月11日晚,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徐柏青研究員帶領的科考團隊在普若崗日冰原頂部海拔6100米的“Dome.C”點開機鉆取冰芯。
來源:新華網2024-09-13
-
“服貿會已成功舉辦十屆,是中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致賀信,向世界傳遞中國以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世界繁榮發展的積極信號。
來源:新華網2024-09-13
-
9月12日上午,隨著天邛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項目(路段)同步建成,四川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0000公里!這也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發展史上的新傳奇。
來源:新華網2024-09-12
-
9月12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在首都北京開幕,聚焦“共享智慧服務,共促開放發展”,本屆服貿會將有8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450余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線下參展,舉行上百場活動,200余項融合創新成果發布……
來源:新華社2024-09-12
-
“維嘉海山是一座科研人員已經較為熟悉的海山,但今天的下潛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海星、珊瑚等生物在海山山頂集中分布?!笨瓶缄爢T高偉參與了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科考最后一潛,走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載人艙,他激動地向中外科考隊員分享今天的下潛見聞。
來源:新華網2024-09-12
-
10日,國家公園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我國首次從國家層面針對國家公園專門立法,將為國家公園的規劃和設立、保護和管理、參與和共享、保障和監督等提供法律依據。
來源:新華網2024-09-12
-
175米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的正常蓄水位。三峽水庫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漸釋放并騰出庫容,以“蓄豐補枯”調度,為當年冬季和次年春季長江流域的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來源:新華網2024-09-12
-
穿行數千公里,一根線,成為跨越天塹的電力通途。原創技術不斷突破,中國特高壓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勇攀世界“高”峰。
來源:新華社2024-09-11
-
來源:國資小新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