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張婉有了一個新身份: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江蘇中心工作專班—核酸藥物技術創新平臺主管。圍繞核酸平臺的搭建,這兩天她十分忙碌,不僅對核酸類企業和學校轉化項目需求走訪調研,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等建立聯系并提供技術服務,“轉移轉化江蘇中心實打實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這讓我既振奮又興奮,我和團隊將全力做好一系列工作準備。”
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四期,包含張婉在內,超30人的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江蘇中心工作專班已建立,涵蓋運營管理、技術經紀人、平臺建設、金融服務等專業人員。未來該中心還將與參建高校組成聯合工作專班,共同打造“原創成果—概念驗證—中試試驗—規模生產”全鏈條高校技術轉移模式,推動形成“1+2+N”聯動推進體系,其中“1”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2”為轉移轉化江蘇中心、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N”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高校技術轉移轉化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天候服務。
專班的成立,是蘇州工業園區擔起高校成果轉化探路使命的縮影。9月中旬,由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同建設的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啟動,以南京和蘇州為核心承載區,首批遴選20所高校作為參建高校,旨在打通高校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轉移轉化中的堵點、卡點,解決“不好轉”“不會轉”“不愿意轉”等難點、痛點。蘇州聚焦生物醫藥和先進材料領域,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江蘇中心正式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該中心發力高校端,以體系化、批量化的方式統籌推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從而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勰說。
落戶新中心,蘇州工業園區有基礎、有優勢。在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發展的主陣地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這里聚集了33所知名高校(研究院)、15家“國家隊”科研院所、5000余家科技型企業,科研創新氛圍濃厚。依托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蘇州工業園區已布局生物醫藥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檢驗檢測、審批審評、生產制造、銷售流通等全產業鏈平臺體系,通過實施揭榜掛帥項目,面向全國發布核酸藥物、細胞療法等攻關榜單,現已立項81個項目。然而,受多方因素影響,區內高校科研成果處在“深閨”的情況依然存在,如何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向奔赴”,仍是當前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高成果轉化效能”。對照這一精神,蘇州工業園區以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江蘇中心的建設為契機,找準推進發力點,致力在高校成果轉化上探出一條新路。
除了建立聯合工作專班,把高校“拉進群”,蘇州工業園區還把高校實驗室“搬到”企業生產前沿。圍繞概念驗證、中試孵化、賦能加速等關鍵環節,園區將搭建完善“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臺體系,優先面向參建高校提供個性化、定制型服務,助力項目團隊快速啟動、輕裝上陣。同時發揮園區生物醫藥綜合服務中心、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作用,主動靠前為項目團隊送政策、送服務。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還需補齊資金與空間保障的短板。蘇州工業園區將支持高校聯合企業、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形式遴選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并充分發揮蘇州市、園區已設立的各類國資和市場化基金優勢,新增設立生物醫藥概念驗證基金和“撥投結合”成果轉化基金,對早期科研成果予以資金支持。空間保障上,轉移轉化江蘇中心所在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四期B區18萬平方米的空間已建設完畢,可隨時投入使用。
“近一個月來,轉移轉化江蘇中心的建設布局正在有序展開,各方面工作都在按時序推進。”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殷建國說,伴隨著新中心的持續落實與建設,未來園區將構建生物醫藥領域全國高校師生創業學習、聯合研發、接軌市場的主要承載平臺,在成果轉化上探出一條新路,在產業發展上實現新跨越,努力成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的標桿和典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