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四川推出自主創新改革——集成授權改革,探索以清單式批量授權和精準政策支持,加快破除制約試點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試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
時隔一年半有余,作為首批集成授權改革“試驗田”之一的自貢高新區,如何因地制宜改革?改革取得哪些成效?記者前往該區探訪。
添動力:新能源產業加速聚鏈成勢
走進自貢高新區板倉工業園區,記者發現一個個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拔節生長”,進度條拉滿。
在珈鈉能源年產10萬噸聚陰離子正極材料一期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馬不停蹄地進行生產設備的安裝,為實現項目早投產早達效作準備。
項目負責人王亮告訴記者,6月底整個項目竣工,目前相關的驗收手續以及移交手續已經辦理結束,現在準備正式退場。該項目的投運將投產后將進一步健全自貢市鈉電產業鏈條,壯大新能源產業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也是自貢首個“簽約即拿地開工”產業項目,從完整年度看,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成、當年投產。
新能源產業項目建設“加速度”,離不開集成授權改革這個“引擎”。
據自貢高新區企業服務局副局長涂強介紹,2023年以來,該區依托“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等省、市級支持和下放的集成授權改革事項,發揚“店小二”精神,開展“保姆式”服務,采取了提前介入、全程代辦、容缺受理、告知承諾、限時辦結等改革措施,高效推進了“拿地即開工”試點。“通過這4種服務模式,我們大大提升了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也提升了服務質效和服務水平。”
自貢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黃楓對此感慨頗深,她說:“以前我們每次都要準備很多資料,填很多表格,一整天都辦不完事。現在辦我們鈉電項目的施工許可證,幾分鐘就辦完了。”
在四川省委深改委量身定制的省級授權支持事項下,自貢高新區差異化布局,以“鈉電儲能做龍頭、鋰電光伏做配套”為發展思路,推動鈉電池納入全省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大產業、細分工”重點布局。
風勁潮涌奮楫先,千帆競發正當時。如今,在集成授權改革的機遇下,自貢高新區現具備5GWh鈉離子電池電芯、30萬噸鈉電正極材料、500萬件精密結構件等在建或規劃產能,以鈉電全產業鏈為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
蓄勢能:創新驅動產業協同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
作為自貢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陣地,自貢高新區正布局建設一批鏈條貫通、功能互補的平臺載體,自貢先進碳材料產業研究院中試平臺便是其中一個縮影。
“作為我市首批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臺,我們圍繞碳材料及相關產業領域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進行研發,采用‘一平臺三基地’模式,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自貢先進碳材料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羅敏說。
在羅敏看來,該中試平臺目的是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實現自貢碳材料產業創新和升級。“現在已經成功轉化了3個科研項目,并且實現了產業落地。”
集成授權改革持續深化,為自貢高新區推進創業創新指明了奮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聚焦“支持自貢高新區建設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等省級支持事項,自貢高新區通過實施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正逐步構建起完善的創新生態。
同時,自貢高新區積極探索建立“高校智力+產業項目+平臺資源”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導入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實施高性能鈦粉制備、長壽命球閥等23個成果轉化項目,實現新增產值超5億元。
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自貢高新區步伐愈發堅實。
近年來,自貢高新區主動對接成都高新區、重慶綦江高新區等兄弟區縣,以飛地園區、合作共建等模式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集成授權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在這片充滿希望與奮斗底色的鹽都大地上,一個行政審批更高效便捷、營商環境更優化、經營主體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順暢、經濟社會發展動能澎湃有力的自貢高新區正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