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分級診療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形成合理的就醫和診療格局。分級診療體系是圍繞實現這一目標形成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可概括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國際上研究認為,約80%的疾病可通過初級衛生保健得以有效處置解決。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就是讓群眾能夠就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并接受相關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病情超出基層診療處置能力時,及時轉診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病情緩解穩定后需要繼續治療康復的,再轉回基層進行治療康復,方便群眾在家門口獲得需要的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包括分級診療體系在內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在推動基層首診方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扎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發展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23年,全國累計達到服務能力標準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超過3萬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門急診診療人次占到52%。在促進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方面,大力發展醫療聯合體,在城市建設醫療集團,在縣域打造緊密型醫共體,以薄弱專科和重大疾病診療為重點,組建專科聯盟,擴大優質資源輻射面,引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協同服務。截至2023年底,全國建成各種形式的醫聯體1.8萬余個,雙向轉診人次數超過3032萬,形成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患者雙向轉診的新局面。在加強急慢分治方面,建立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胸痛、卒中、創傷等急診急救中心,提高急危重癥、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斷治療水平。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為群眾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開展家庭病房、上門護理等居家服務,更有效地滿足急危重癥與慢性病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促進群眾就醫的分級分層分流。實踐證明,分級診療體系是先進的制度設計,有利于方便群眾就醫、優化資源配置、節約醫療費用。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和服務下沉,把城鄉居民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本制度保障。
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雖然在我國已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但距離黨中央部署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不小差距。未來5年是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的關鍵期,必須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來加快建設。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分級診療目標,認真落實《決定》部署,集中力量在以下幾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強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力度,穩步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完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健全薪酬、編制、職稱等政策,實施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編制保障工作,切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崗位吸引力,壯大基層高質量人才隊伍,持續提升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務能力。二是以資源下沉為重點,健全城市醫療衛生資源支持幫扶基層的長效機制。按照“統籌布局、分區包片”的原則,深化城市三級醫院支援縣級醫院工作,組織城市二級及以上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縣級以上醫院支援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立基層巡回醫療制度,促進人才、技術、服務下沉共享。推廣遠程醫療和醫學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助力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和基層延伸。三是以緊密型醫共體為重點,加強協同服務和統一管理。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探索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形成人財物緊密結合的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促進資源共享、機構聯動、信息互通、服務銜接。以重點疾病為切入點,為居民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四是以落實功能定位為重點,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有序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發揮省級高水平醫院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減少跨省跨區域就醫。加強地市級醫院專科建設,發揮醫療救治主力軍作用。深入實施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其縣域龍頭地位,建設一批重點中心衛生院,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縣域范圍內就診率。五是以引導醫療資源和患者合理流動為重點,推進醫保支付和價格機制改革。發揮價格、醫保報銷政策對群眾就診的杠桿引導作用,逐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服務在醫療服務總量和醫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促進分級診療體系加快建設。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