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記者從上海市科技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2023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有214項(人)獲獎。吳光輝院士和丁健院士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功臣獎”,修發賢等10人榮獲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本年度共有46項成果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29項成果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獎、114項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9項成果獲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獎,艾爾莎·瑞秋曼尼斯、雷內·貝爾納茨、岳爾根·約斯特、簡-皮埃爾·馬喬拉獲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其中,自然科學獎成果數量不斷提升,在198個獲獎項目中占比達23%,遠高于前5年的15%均值,其蘊含的原創性、引領性和顛覆性不斷增強。在16項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中,6項成果論文發表在《細胞》《自然》和《科學》上,5項成果的論文發表在其子刊上,還有5項成果的論文發表在本領域權威期刊上,上海“創新策源地”的基石正在被不斷夯實。
有些獲獎項目不僅走在領域前沿,更開創研究的新道路和新方向。如《粒子系統與分子動力學的隨機快速算法及應用》項目提出了具有線性復雜度的隨機分批算法并建立了數學理論,相關成果被應用于AI 輔助藥物設計、量子多體問題、國產大飛機及雙錐對撞點火核聚變等領域。
有些獲獎項目注重學科交叉,將帶來顛覆性的應用變革。如《固液微觀界面動力學性質的理論研究及其應用》項目將理論物理與其他學科交叉,成功制備出一款海水淡化膜,比美國陶氏海水淡化膜的水通量高15倍,便攜式單兵海水淡化器可為落海者提供長達一周以上維持生命的淡水。
技術發明獎成果助力攻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一系列核心關鍵難題。在17項技術發明一等獎項目中,獲授權發明專利644項,平均每個成果有38項原創性發明得到專利保護。如《復雜屏蔽空間無人系統自主智能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5件(美國專利4件),成果服務于多個國家重大設施,避免了多起重大災害。
科技進步獎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能級注入了全新動力,為改善民生福祉帶來了更多美妙的“科技邂逅”。如《胰腺腫瘤外科關鍵技術和干預策略的創新與應用》項目的關鍵技術和干預策略顯著延長了胰腺癌術后中位生存期,胰腺惡性腫瘤3年總生存率達56.8%,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10名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獲獎人中,有6位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在量子科技、紅外物理、智能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驕人業績。在198項獲獎項目中,共有1856位完成人,45歲以下的有1133人,占比為61%。其中,年紀最輕的第一完成人是1990年出生的華東理工大學宋冰副教授,牽頭榮獲自然科學二等獎。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