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迎來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四周年之際,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聯合江南大學國家安全與綠色發展研究院更新發布了2024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核算結果顯示,各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穩步提升,呈現出擴量增效、提質拓面的向好趨勢。
“碳中和發展力”是國內首個評估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的指標體系,是展現我國碳中和發展力的“全景圖”和“風向標”。
2024年,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份”)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布在43—76分之間,超七成省份實現穩步增長,平均增幅為1.47分;各城市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布在28—79分之間,平均得分為52.51分,較2023年增幅達3.43分,碳中和發展力整體進一步躍升。同時,華東、華南、華中地區連續四年位列全國前三,2024年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別為65.32、60.16和58.37,相較其他地區呈現出明顯的領先優勢。這顯示出我國碳中和發展在穩中求進的策略下,取得了扎實進展。
該指數將地方碳中和發展力結構化分解為成長力、轉型力、競爭力、協調力和持續力(以下簡稱“五力”) ,并綜合地方碳中和政策行動開展輔助分析,已基本形成一套系統性、整體性、創新性的“五+N”評價體系,有助于全面考量和反映各地碳中和發展的關鍵支撐與核心動力。
基于“五力”驅動模型的多維度分解表明,2024年碳中和競爭力、協調力、持續力基本保持穩定,成長力與轉型力相較2023年分別提升0.39分和0.55分;從貢獻度來看,“五力”占碳中和發展力比重分別為16.87%、20.43%、19.83%、13.81%、29.06%,持續力占比最高,近年來保持在30%左右。“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認為,2024年我國在碳中和進程中把握“先立后破”的方向,優先夯實持續力這一核心動能,確保其在碳中和發展力中發揮主導作用,轉型力和競爭力緊隨其后,而成長力和協調力的驅動效能則有待進一步提升。各地通過突破傳統發展模式,以進促穩,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先立后破。
省份層面,2024年,碳中和發展力指數位居全國前五的省份分別為浙江、廣東、北京、江蘇和上海,“五力”發展特色鮮明。浙江積極構建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全產業鏈體系,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構筑轉型力新成效;廣東領先推動清潔能源規模化應用,以能源結構綠色化賦能轉型力穩固夯實;北京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塑造持續力穩定增長內在支撐;江蘇加強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策源動能釋放推動競爭力培育壯大;上海立足區位優勢全力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不斷拓展協調力發展新空間。
與此同時,我國碳中和發展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為突出。
其一,梯次發展格局明顯。“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指出,2024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40—50分的省份有6個,50—60分的省份有16個,60—70分的省份有5個,70—80分的省份有4個,整體呈“橄欖型”分布,碳中和發展力高水平地區較少。
其二,區間區內差距仍存。2024年,前五名省份與后五名省份碳中和發展力得分差距由2023年的22.29分擴大為2024年的25.85分,區間碳中和發展力差距呈現擴大化趨勢;同時,在華北、華南、西南地區,區內省份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差異仍維持在20分以上。以華北地區為例,北京和內蒙古分值差達26.17分,較去年提升4.44分,區域內差異顯著。
其三,部分省市動能不足。從省份來看,新疆協調力得分處于末位,相較上一年提升幅度較小,寧夏在成長力、轉型力、協調力層面表現不佳,內蒙古的持續力是限制其碳中和發展力增長的主要因素,吉林在成長力、轉型力與競爭力方面仍需繼續提升,需要進一步強化碳中和發展力提升整體效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