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河南省濟源市的濟源鋼鐵集團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在搬運用于出口的鋼制品。暑假期間,濟源多家外向型民營企業都迎來了生產高峰。
地處河南西北部的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這里面積雖小,但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原經濟區的工業名城之一。近年來,濟源政府部門支持當地民營企業以創新為引領,推動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多家民企的新產品擺上了“世界貨架”。
河南中原重型鍛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重鍛”)是眾多濟源企業的一個代表。中原重鍛2004年建廠,僅用10年時間,就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企業。
“我們始終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原重鍛總經理王濟生告訴記者,“公司起步階段就注重研發投入,致力于提升裝備制造產品的科技含量,力求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2011年,公司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建立全國首家‘河南省石油鉆井穩定器工程研究中心’。持續的科技投入,使我們能在窄而深的細分領域精耕細作。”
2012年5月,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展會在美國休斯敦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當中原重鍛的業務員把宣傳畫冊遞給全球五百強的德國某知名企業高管時,這位高管禮貌地拒絕了。
“雖然被婉拒了,但給了我們動力。在與對方連續兩次面談后,這家企業給我們一個試訂單,并答應半個月后來華實地考察。”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王濟生深有感觸。在多次與對方接觸后,中原重鍛開始向德國直銷石油鉆井穩定器,并吸引了歐美其他公司采購企業機械產品。
截至目前,中原重鍛60%以上的產品銷往國外,客戶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科技為先讓濟源挺起鋼鐵行業的“中國脊梁”,而綠色發展則推動了當地金屬冶煉“振翅高飛”。
1995年,濟源市思禮村黨支部書記盧一明帶領9名村民籌資27.5萬元,建立了濟源市萬洋有色金屬冶煉廠。29年來,這座小小的冶煉廠專注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延伸,逐步走上了從粗鉛冶煉到電解鉛生產,再到回收硫酸、氧化鋅、白銀、黃金的循環經濟之路。如今,小小冶煉廠已經成為年產值超300億元的濟源市萬洋冶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洋集團”)。
有色金屬冶煉通常污染較大,粗鉛、電解鉛、粗銅等工業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我們秉持綠色發展的理念,通過持續不斷的科技攻關,實現了企業發展的綠色轉型。”萬洋集團副總經理齊小中告訴記者,截至2023年底,萬洋集團立項并開展科創項目21項、研發項目19項、大小技改40余項,依托3個省市級研究創新平臺,對廠內各工段工藝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優化提升,實現了產業的提質增效。
“未來,萬洋集團將重點實施‘年產15萬噸鋅基材料及綠色智造項目’‘鉛電解系統大型化、智能化改造項目’和‘年產60萬噸復合肥設備節能更新綜合改造工程’,推動綠色發展。”齊小中說。
近年來,濟源作為河南省民營經濟發展試點城市之一,不斷加大在政策、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力包括中原重鍛、萬洋集團在內的眾多民企制造業升級騰飛。“因工業而興、因工業而強,濟源民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日益成為濟源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濟源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莊建球受訪時表示,“目前,濟源市正謀劃推進新質生產力先行區建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打造濟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品牌。”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