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數字報
客戶端
公眾號
農業科研:搭建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橋梁——2024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側記
2024-10-30 10:17: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駱香茹

“農業科技應該來自農業生產,并回到農業生產”“農業研究實踐性非常強,和產業密切結合”……10月10日,2024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多位專家學者面向氣候變化與農業食品系統轉型挑戰,圍繞人才培養、大學發展、產教融合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在科研與教育方面,農業高校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該往何處去?與會專家同題共答,結合實際情況,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面向未來圖破壁

100年后的農業生產及教育行業會是什么樣?如果對這個問題毫無頭緒,不妨把眼光轉向過去。論壇上,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前校長阿瑟·摩爾(Arthur Mol)展示了兩幅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漫畫。圖片呈現了法國漫畫家對100年后生活的想象:2000年,農民按下按鈕,農機便自動進行收割、打捆作業;頭戴接收器的學生坐在桌前,一旁的教師則往機器里投下一本本書籍,知識像輸液一樣借由管道進入學生的腦袋。

阿瑟·摩爾說,如今看來,這些漫畫可能有些好笑,但其實它們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想象力。面向未來,高校要創新教育方式,采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等方式培養人才。

“科學家要改革農業領域的科研方式,既要進行常規研究,又要在前沿領域探索。”阿瑟·摩爾補充說,“此外,研究人員不能只關注農業科技,還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行跨學科研究。”

要確定發展方向,必須先明確當下的問題所在。

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介紹,當前農業高校面臨學科專業結構亟待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創新、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跟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高端智庫建設需要加強等困境。農業高校應聚焦國家戰略需求,不斷提高卓越農林人才的培養質量,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他認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有助于破解上述困境。南京農業大學通過大學科建設、打造大科學中心、完善大育人格局三方面工作,助推問題解決。

立足需求培養人

面向未來,如何推動農業創新?怎樣培養具有前沿探索和交叉創新能力的人才?如何讓科研與產業需求發展同步?

答案或許能從一份報告中找到。

科研信息分析機構愛思唯爾在論壇上發布的《全球高校與科研機構農業與生物科技創新貢獻報告》為全球農業科學共同體提供了一張科研全景圖。報告匯總了2019—2023年全球農業科學研究的熱點、主要貢獻機構等數據,呈現出農業領域研究的特色和趨勢。報告提出,國際合作、學科交叉與人才培養是推動農業創新的重要因素。

無論是國際合作還是學科交叉,都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

“人才對農業科學研究至關重要。數據顯示,一所大學在農業領域擁有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數量,與大學的農業科研質量存在強關聯性。”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李琳說,“對大學來說,培養下一代青年人才,讓他們成長為領先的科學家和創新者,是重要的使命任務。”

農業高校采取多種措施培養人才,學科建設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近年來,南京農業大學加強新興學科專業建設,新增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獸醫公共衛生等新專業,設置作物表型組學、智慧農業兩個交叉學科。

福建農林大學則先后組建、申報多個交叉學科和新農科專業,成立海峽聯合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鄉村振興學院,以實體化運作推動新專業落地,進而促進人才培養。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周衛介紹,為了培養具有前沿探索能力的人才,該校整合校內資源,優化課程體系,開設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拓展性課程;搭建創新平臺,設置創新項目,引導大學生提早開展科學研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創新體制機制,通過小班授課、導師指導等形式,鼓勵學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周衛補充說,此外,河南農業大學還探索通過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國際合作等多種途徑培養拔尖人才。

腳踏實地謀創新

阿瑟·摩爾說,在歷史長河中,包括農業高校在內的大學歷經各種變革,演化為如今的第四代大學。

那么,何為第四代大學?它和前三代大學有何區別?在邁向第四代大學的過程中,農業高校該怎么做?

“第一代大學集中于教書育人,第二代大學則在教育基礎上引入有限的科研。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三代大學開始關注全球性的科研,并進行跨學科研究。”愛思唯爾學術與政府事業部全球高級副總裁薩義德·塔哈(Said Taha)認為,“第四代大學不僅要應對全球范圍的挑戰,還要對其所在地區產生影響。全球影響力與本地影響力之間的平衡非常難以把握。面對這一挑戰,大學必須從全球汲取經驗,并將其應用于當地社會,推動產業發展。”

在平衡全球影響力與本地影響力這個問題上,不少農業高校交出了各具特色的答卷。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對高校尤其是農業高校而言,尤為重要。

華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薛紅衛在談及未來發展方向時表示,農業高校既要站得高,面向全國,服務國家重大需要,也要站得穩,立足所處地區,服務區域特色發展。華南農業大學地處廣東,需要服務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具有區域特點的優勢。同時,學校還通過人才培養、項目合作、科技創新等方式推動國際化發展、卓越化發展。

科研成果要落地見效,農業生產要向上借力。具體地說,農業科研要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面向產業需求做研究;而農業生產要裝上“智慧大腦”,向科技要產量。

云南農業大學校長李永和介紹,該校不僅瞄準前沿領域,搭建全球領先的藥用植物多組學整合數據庫、大動物基因編輯和體細胞克隆技術平臺,還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云南省糧食、茶葉、花卉、咖啡、煙草等“1+10+3”重點產業,牽頭組建云南省咖啡現代產業學院、智慧煙草現代產業學院,服務當地產業發展。

回到前面的問題,100年后的農業生產和教育行業將會呈現何種樣貌?

論壇上各位專家分享的不同實踐共同印證了一點:對未來農業和高校教育的想象彼此交叉,農業高校在科研、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或將決定未來農業的樣態,為實踐插上翅膀,而農業生產實踐,也為農業高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課堂、成果轉化的土壤。二者攜手,讓關于未來的想象落地生根。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