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負責“觀察”,傳感器承擔“感知”任務,而智能算法則負責“決策制定”……如今,在我國的一些農田和灌區,曾經依賴豐富經驗判斷與大量人力投入的灌溉管理已悄然邁入了數字化時代。
“近些年,我國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管理取得顯著成效。”10月19日至20日,在山西運城舉辦的第三屆智慧灌溉大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長王景雷表示,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4年的0.530提升至2023年的0.576,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從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其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功不可沒。”他說。
“農田灌溉為端牢中國飯碗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灌區協會會長李仰斌表示,截至2023年,我國農田灌溉面積已經達到10.55億畝,在占全國55%的耕地灌溉面積上生產了占全國總產量77%的糧食和占90%以上的經濟作物與蔬菜。
智能灌溉控制系統成本低、收益高,智慧灌溉首部機器人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大田全域灌溉設備可實現無人管理……會議期間,與會代表來到了山西鑫景翔節水科技有限公司和運城市鹽湖區農業物聯網示范園觀摩。在這里,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智慧灌溉研究中心開發的智慧灌溉云平臺已經推出3.0版本。“該版本不僅在系統架構、數據建設、交互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提升,還可根據不同配套標準和應用水平提供多樣化智慧決策服務。”王景雷介紹道。
來自全國20余家行業企業的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也在參展區集中亮相。會上,“智慧灌溉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科企合作協議”等項目成功簽約,推動優質成果加速落地。
“新質生產力正在影響和改變著農業發展進程,強化數字技術賦能、創新智慧服務方式已成為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發展、提升灌溉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趨勢。”王景雷指出。
新材料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在傳統灌溉技術轉型升級之路上的作用也愈加凸顯。“從自動化管控到數字模型,從先進制造技術到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農業新質生產力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為智慧灌溉技術躍升、要素配置、產業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王景雷說。
本次大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主辦,國家灌溉農業綠色發展聯盟和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