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數字報
客戶端
公眾號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侯福深: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砥礪前行
2024-09-29 14:52:01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葉偉

本報記者 葉偉

9月27-29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大會期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侯福深就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舉辦情況,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熱點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已成功舉辦五屆,請問大會的召開對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



侯福深:6年前,首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博鰲成功舉辦。6年來,我們通過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舉辦,促進全球汽車政產學研各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明晰創新路徑,傳播科技知識,為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推動開放多元的國際合作。大會每年邀請來自德國、日本、美國、韓國、英國、法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會、數十家國內外企業和品牌參展;持續舉辦中德、中英、中瑞等雙邊論壇,就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前沿技術、市場趨勢、政策導向等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深化發展共識,拓展合作空間,促進新能源汽車全球合作。去年開始,我們陸續在德國慕尼黑、美國加州舉辦專場活動,為國內外汽車產業更為深入地增進理解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搭建了橋梁紐帶。

二是凝聚政產學研各界發展共識。年度召開閉門會,邀請政府代表、行業領袖、國際組織成員、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圍繞前沿科技發展、貿易法規協調、低碳發展協同等重點議題坦誠溝通、深入研討,充分表達立場訴求,直面難點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凝聚發展共識并在大會上進行發布,促進了政產學研各方的融通協同,形成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砥礪前行的發展合力。

三是展示前沿科技創新成果。大會匯聚全球頂尖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以論壇交流、技術展覽等多種形式為新技術、新產品發布交流、供需對接提供平臺;大會每年組織國內外新能源汽車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大會科技評選委員會,評選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6年來累計評選出前沿技術31項、創新技術51項,其中以全固態電池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對引領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體化壓鑄車身、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等創新技術實現了持續升級迭代和規模化應用,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四是推動汽車科技知識傳播。大會持續開展青少年汽車無限創意繪畫作品征集、青少年汽車科技嘉年華等科普活動,吸引全球青少年的廣泛參與。青少年繪畫作品征集活動自2021年啟動以來,累計收到來自法國、英國、日本、泰國、秘魯、哥倫比亞等10多個國家的24000余幅作品,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對汽車科技的興趣和熱情。大會還通過技術展覽、“公眾開放日”等活動,向廣大公眾傳播新能源汽車知識和綠色出行理念,提升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與吸引力。

記者:本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以“低碳轉型與全球合作”為主題是出于怎樣的考慮?本屆大會相比往屆有哪些亮點與不同?

侯福深:去年底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增速略有放緩,國際社會中出現了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些許質疑的聲音,部分跨國企業雖然堅定全面電動化轉型目標,但調整了推進策略與節奏。與此同時,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愈發明顯,以歧視性、排他性產業政策提高外國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門檻甚至限制準入,進一步減緩了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進程。

在這一背景下,重申和強調“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50%”的發展目標,面向國際社會發出全球汽車產業堅定推進低碳轉型、迫切期盼合作共贏的行業共識聲音,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基于這些考慮,本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將主題確立為“低碳轉型與全球合作”,并以舉辦“NEV50@2035”“全球化與開放合作”等主論壇為引領,開展關鍵議題討論,呈現出以下亮點:

一是進一步豐富會議形式。本屆大會設置主論壇、專題論壇、高層閉門會等會議活動,既展望宏觀產業方向,又研討前沿技術創新趨勢。同時,本屆大會還新設置了焦點對話、CGTN財經圓桌會等強互動、國際化的會議活動,進一步豐富交流平臺建設。

二是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在繼續組織中德、中英、中瑞雙邊合作論壇的同時,本屆大會還面向東南亞國家聯盟這一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設置了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發展論壇,探索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攜手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機遇。

三是進一步突出國際化傳播。為更好地宣傳全球汽車產業堅定推動低碳轉型、不斷深化開放合作的發展共識,本屆大會重點加強對外傳播宣傳,借助媒體力量,拓寬面向全球特別是歐美地區的發聲渠道,推動大會核心內容與重要成果能夠更大范圍地觸達全球政產學研各界,進一步提升大會的國際影響力。

記者: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從2019年的不足5%提升至今年1-8月的37.5%,加速向“NEV50@2035”目標邁進。請問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實現市場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能夠給全球帶來哪些經驗與啟示?

侯福深:回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規劃引領是重要保障。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主流的發展目標,引領創新能力提升、新型生態建設、跨領域融合發展等各項工作,為推動產業加速實現市場化發展明確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第二,豐富的產品供給是關鍵。行業企業不斷推出新能源新車型,持續豐富產品矩陣,車型種類從2019年的500余款提升至2023年的超過800款,主力車型從小型車、公共領域擴展到全品類車型、全領域。高階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化功能加快導入,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吸引力。

第三,關鍵技術是第一動力。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最高單體能量密度分別較2019年提升17%、25%,支撐主流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500公里以上,有效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

第四,基礎設施是重要支撐。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充換電和加氫基礎設施網絡,截至2024年8月底,全國充電樁累計數量接近1100萬臺,換電站超過3800臺,加氫站近500座,比2019年增加均超過10倍,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第五、跨領域融合生態至關重要。車電分離、電池銀行、智能共享出行等創新性的商業模式有效緩解了新能源汽車推廣前期整車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等瓶頸問題。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城市建設等高效協同,共同破解制約補能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瓶頸問題,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記者:今年前8個月,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281.7萬輛,同比增長84.2%,插混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中的占比達到40%,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2個百分點,您如何看待插混汽車的快速發展?

侯福深:早在2012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我國便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產業發展前期,受技術水平、購置成本等制約,插電混動汽車的發展步伐相對緩慢。

近年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銷量增速持續處于高位,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主流車企紛紛布局,在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高效驅動電機、智能機電耦合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全面突破,推動“內燃-電力”驅動系統的集成度、智能化、效率水平顯著提升,一批技術領先的混動系統實現了大規模裝車應用,產品價格與傳統燃油車基本持平。二是技術發展推動插混汽車“可油可電”的優勢愈發突出,在復雜多變的城市路況低速行駛時,插混汽車可主要以電驅形式工作,在減少低效、無效的燃油消耗的同時,帶來相較于傳統燃油車更好的駕駛平順性、舒適性;而在高速巡航工況下可由發動機進行直驅,實現發動機在最佳工作區間的高效運行,從而獲得較好的燃油經濟性表現,目前主流插混汽車綜合油耗已普遍在2L/100km以下。

從長遠看,隨著零碳燃料內燃機技術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基于零碳混動發動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將與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多種技術路線長期并行發展,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記者:近年來,通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取得重大進展,成為全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領域,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應用,有哪些機遇和挑戰?下一步發展有何建議?

侯福深: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規則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型,表現出更強大的學習能力、泛化能力和推理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百年汽車產業沉淀的知識、技術與經驗,高效探索設計、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的大量可能性并確定最優方案,從而加速前沿技術創新、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重構精益生產模式、實現高效產銷協同、推送個性售后服務等,助力汽車產品智能化和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

具體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人工智能將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兩個方面重點賦能。一方面,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應用到智能座艙領域,可加速人機交互由傳統“執行式”語音助手向“陪伴式”多模態智能管家升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適自然、豐富多元的駕乘體驗。另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涌現”特性為自動駕駛提供了“躍進式”技術路線,推動算法架構從模塊化部署走向端到端感知決策一體化,將加速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落地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與汽車技術的融合創新在全球范圍內都處于“萬里長征第一步”的探索階段,面臨著算法迭代、數據短缺、算力適配、安全監管等共同挑戰,亟需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共同推進融合創新突破和產業落地應用。下一步建議:一是強化算法原始理論創新,推動端到端大模型從規模的量變實現性能的質變;二是加快建立眾源數據共建共享機制,為模型快速迭代提供高價值訓練資源;三是進一步提升車端SOC芯片的AI算力、存儲帶寬、功能安全等性能,保障大模型在車端部署;四是完善安全倫理與監管治理的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防止人工智能技術的惡用濫用,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